close













▲求職示意圖。(圖/達志影像)
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台灣女婿、荷蘭爸爸韋岱思日前在《商業周刊》撰文透露,曾經在面試後等一個多月沒下文,最後透過側面了解才知道沒被錄用,他除了覺得可惜,也覺得很不受尊重。他進一步指出,這種「報喜不報憂」的習慣在台灣很常見,許多家庭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,忍氣吞聲的過了幾十年,沒有人過得快樂。

根據韋岱思的撰文,他博士班快畢業的時候,除了找學術界的工作,也在業界尋求工作機會,那時有一家公司的工作內容他很喜歡,於是投了履歷應徵,第一、二關都很順利,他跟人資部門及小主管談得非常愉快,而到了第三關,要跟大主管做一個小小的簡報,簡報進行順利,談話氣氛也相當不錯。

然而,面試結束後,公司就沒有跟韋岱思聯絡了,他以為應該是因為快要過年的關係,又等了兩個多星期,決定主動打電話去詢問,得到的回覆是公司還沒做出最後的決定,但又再等了快一個月,公司還是沒聯絡,他透過側面了解才知道原來大主管決定不錄取他。

「也許大家都忙,或是單純地只是忘記與我聯絡,有各種可能性,就是大家都不願意當那個傳達壞消息的人。」韋岱思說,這種不回覆應徵者的情形,在荷蘭是不會發生的。他進一步舉例,自己曾經應徵荷蘭皇家足球聯盟,對方在面試後的第二天就主動致電告知他沒有被錄取。

▲求職示意圖。(圖/達志影像)

「台灣的公司不願意直接跟我講壞消息,對於正在找工作的我來說,一顆心一直懸在那裡,枯等了一個月,也影響我應徵其他工作的規劃,除了覺得可惜,也覺得不受尊重。」韋岱思表示,因為沒有人想「報憂」,雙方失去了在面試後溝通的機會。

韋岱思也說,在台灣這種「報喜不報憂」的習慣確實挺常見的,許多家庭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,忍氣吞聲的過了幾十年,沒有人過得快樂;公司主管不喜歡聽到壞消息,下屬的報告跟報表也都會「淡化」真正該改進的部分,阻礙了公司的進步

不過,韋岱思認為,在追求進步與創新的過程中,「報憂」是個必經的過程,「別人願意花時間指出你的不足,不正是自己的學習機會嗎?」所謂旁觀者清,透過「壞消息」,不論是個人還是公司,都可以找出自己的盲點,知道自己不足之處,這才是進步的第一步。

★圖片為版權照片,由達志影像供《ETtoday新聞雲》專用,任何網站、報刊、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,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!






F6222E83EF94DB3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sg749p3i7 的頭像
    ssg749p3i7

    假假真真真真假假

    ssg749p3i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